

脱贫,是忻州的头等大事。整村搬迁是忻州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历史使命、重大改革工程。忻州市在实施整村搬迁过程中紧紧抓住党建引领,强化“三基”建设,营造出了一个党群同心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
国庆节前,记者就忻州市在整村搬迁过程中通过党建引领的探索实践在河曲县深入调研采访,先后深入了巡镇、沙坪、赵家沟3个乡镇,爬山越岭走了6个贫困村,与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贫困户农民交心话搬迁说发展,共同探究基层党建对脱贫攻坚所发挥的引领效应。
河曲县有33个深度贫困村,目前已经完成整村搬迁的有13个,共涉及189户425人。在搬迁过程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冲在前,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党员在协调,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带头示范。
强化基层党组织,
增加搬迁群众存在感
解决深度贫困,整村搬迁是办法,那么,搬出来的群众户口如何安置?他们的利益如何保障?存在感如何体现?
“我们始终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突出组织、阵地、党员‘三个提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三基建设’新成效助推深度贫困村脱贫进程。”河曲县委书记边东圣说。
河曲县在抓党建促脱贫上,提出了“三个提前”,即组织建设提前跟进,活动阵地提前建设,党员干部提前行动。
该县创新实施了“四联三强化”工作机制,全县13个整体搬迁村有12个建立了联合支部,同时县四大班子领导各自包点,对3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了集中整顿。精心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全县70%的行政村实现了“破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于整村搬迁中出现的党员流动和融入问题,河曲县积极探索“移民党建”新模式,实行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联抓、资源联享,建成1050平方米的县流动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吸纳各乡镇流动党员服务站(流动党支部)集体入驻,对流入县城的665名流动党员,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管理,破解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题,确保每名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在党组织活动中不掉队、不缺位。
同时,该县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保、一个牵头部门负责、一套专门班子跟进、一套方案管理推进、一个倒排工期进度、一笔经费保障运作”的整村搬迁“六个一”领导包保责任制,明确责任落实。并在全市率先出台《第一书记召回撤换制度》,制定《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等八项工作制度,确保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用得好”。
为了便于管理整村搬迁后迁出村的人口户籍、资产资源等,河曲县为每个搬迁村找了一个对应的迁入村。在人口户籍管理上实行个性化、差异化政策,把搬迁人口的户籍并入迁入村进行管理。
搬迁后,搬迁人口在本村享有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等各种权益和资产资源均保持不变,脱贫攻坚期间享受的各项惠民政策也保持不变,确保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目前,该县13个搬迁村的人口户籍已全部转移到相应的迁入村。
“合并以后,上榆皮洼村的党员增加到9名,作为上榆皮洼村的党支部书记,我会带领两个村的村民继续往好干!”上榆皮洼村党支部书记杨福田说。
上榆皮洼村是下榆皮洼村的迁入村,下榆皮洼村的村民户口以巡镇上榆皮洼村下榆皮洼村民小组体现。
河曲县鼓励迁出村的党员、骨干参加迁入村的选举,作为迁出村的群众“代言人”,增加搬迁群众的存在感,从顶层保障村民小组的权益。
今年河曲县整村搬迁村最多的是赵家沟乡,共有7个村完成了整村搬迁工作。那么,这7个村的党支部如何组建,迁入村与迁出村合并后,如何保障村民利益呢?
“迁出村作为迁入村的村民小组,在这7个村党支部的基层建设方面,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引导。迁出村的村两委主干中,是党员的,引导他们进入迁入村的支部班子,不是党员的,引导他们进入村委班子,让迁出村的村民还有领头羊,还有领头雁,还有带头人。”赵家沟乡党委书记李宇星对记者说。
相信和依靠群众,
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整村搬迁关注度高、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忻州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员干部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攻坚克难,以党建工作新成效助推整村搬迁进程。
忻州市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总结岢岚、河曲等县的实践探索经验,提出“3673”整村搬迁行动计划。在落实行动中以群众为主体,着力保护、激发和引导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和依靠群众,真正把政策交给群众,制定编制好搬迁安置、拆除复垦、搬迁奖补和复垦后土地确权的各类方案办法。
“咱搬下来挺好,搬迁有奖补,回到老村还能种地,乡党委、政府还帮我建了牛棚。”下榆皮洼贫困户张海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如今,下榆皮洼村已经整体搬迁,涉及16户40人,其中贫困户3户5人。在破解整村搬迁中“人”的问题上,河曲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类安置。下榆皮洼村在县城集中安置9户28人,邻村安置2户5人,外县安置3户3人,巡镇中心村安置1户3人,其他乡镇安置1户1人。
怎么才能让搬迁户积极主动地从山沟里搬出来呢?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是多次走进农户家中,坐在炕头上不厌其烦地讲政策谋发展,并充分尊重搬迁户的主体地位,为搬迁农民破解新的环境下所面对的生产生活系列问题。
搬迁农民没有了心理障碍,整村搬迁的工作推进起来就顺利多了。河曲县全力推进“3673”行动计划,根据具体情况还制定了“三定三不定”标准,采取县、乡、村三级梯度4种方式安置搬迁户。
搬得出来,怎么能稳得住?河曲县充分听取群众建议意见,根据搬迁户各自能力素质,量身定制2大类11种“政策菜单”,以“点菜”形式让群众自主选择后续就业途径和产业发展方向,切实促进群众增收。
该县通过综合运用劳动力转移培训、公益性岗位吸纳、专业合作社吸收、园区环卫用工、造林护林务工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发展经济林和林下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村级光伏电站、“五位一体”金融扶贫,增加资本性收入;通过退耕还林、社保兜底等措施,增加转移性收入。
在搬迁后的下榆皮洼村腾退的宅基地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在这里建设的200千瓦村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正在等待并网发电,并网后,可为贫困户带来一定的收益。
巡镇党委书记赵金良跟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搬迁贫困户光退耕还林和光伏项目,每人年均收入可达8000多元。
群众说了算,群众就支持。赵家沟乡葫芦山村是第二批搬迁村。说到整村搬迁,独自住在村里的李引师大爷特别支持,他说:“来村里的交通不好,电话信号也不好,实在不方便,子女回来看我们的时候,心总是揪着。党员干部们来鼓励我搬出去,安置方式让我自己选,我肯定支持。”
河曲县许多整体搬迁的村庄,如今只剩下村口的老树安静地守候着这片土地。人搬走了,地复垦了,复垦后的土地通过流转有的已经种上了中草药,值得推广的是该县对搬迁后的村庄进行了销号,在村民和村党员干部的主动支持下,搬迁村销号工作顺利推进,有效地解决了上级部门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出现的资源配置浪费现象。
党员和干部带头,
排解群众的后顾之忧
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整村搬迁既是破解深度贫困的有效路径,又是一大难点。在整村搬迁的探索中,河曲县在全市撕开了一个口子,趟出了一条路子。
整村搬迁中,河曲县、乡、村三级干部扑下身子,勇啃硬骨头,尤其是乡村两级干部奋战在一线,逐村逐户逐人宣讲政策,做思想工作,在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下,整村搬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杨育才是赵家沟乡的专职扶贫副乡长,在这个距离县城最远、全县最穷,却被吴冠中盛赞的“虎斑地貌”的乡镇上,他与贫困群众共同攻坚克难。去年12月,在前往全乡最远的枪佛也村的途中,杨育才突发急性心脏病,病情危急,幸亏抢救及时,得以安然度过危险期,但是他仅仅休息了5天,便又投入了工作。
从今年5月开始搬迁,到6月30日全部搬迁完毕,赵家沟乡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7个村的整体搬迁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推进整村搬迁工作中,赵家沟乡把工作做得很细。全体乡村干部下乡150多次,召开村民大会120多次,逐人、逐村、逐户给村民算经济账、健康账、儿女账,通过多种方式做思想工作,成熟一户搬迁一户,顺利推进了7个村的搬迁工作。目前,该乡已经铺开了第二批3个搬迁村的准备工作。
群众的后顾之忧是什么?也就是“人、钱、地、房、树、村、稳”等7个问题,怎么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呢?河曲县把群众工作做的细致放在了首位。
以赵家沟乡为例,该乡搬迁方式分为县城集中、邻村就近以及自主分散安置三种模式,全乡第一批搬迁101户228人,共拆除房屋401间,宅基地腾退31788平方米,解决了7个深度贫困村就医、就学、用水、用电等生产生活问题。
搬迁后的问题怎么来解决?这就需要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坐下来和搬迁的群众算算账,资产性收入有多少、工资性收入有多少、金融性收入有多少、转移性收入有多少等,只有让搬迁户心里有了底,搬迁后面临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此外,对于搬迁村中的种养大户,该乡在村中留有临时生产点,可供他们继续经营耕地,发展养殖业。
“拆房”是整村搬迁中最难的,河曲县根据房屋结构、建筑材料、新旧程度等据实进行奖励,同时对宅基地、牲畜圈,水窖及树木等进行量化、货币化,在政策范围内,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诉求,赢得了搬迁户的支持与理解,顺利打通了“拆房”这一难关。目前,河曲县第一批13个搬迁村的旧房全部拆除、宅基地全部复垦。
沙坪乡张家也村也是今年完成整体搬迁的村子。“拆老房子时,大家对政府的奖励很满意,党员干部带头拆,群众跟着拆。现在人退了,绿进了,环境好了。”张家也村主任王增海看着已经复垦了的宅基地说。
为了让搬迁户住上新房,破解“钱”的问题,该县财政强化项目拼盘,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投入财政转贷资金、投入脱贫“双增长”资金,以及基础设施补助、公共服务设施补助等资金8000多万元,全县一半以上的贫困搬迁户,无需自筹即可入住新房,剩余一半人均自筹不超3000元,户均自筹不超8000元。
“整村搬迁,是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让贫困户早日脱贫的有效脱贫方法。在推进过程中,党员和干部带头把工作做得细,群众才会满意才会理解,这是我们推进整村搬迁顺利进行的法宝!”河曲县长任鸿宾如是说。
下一步,河曲县将全力推进第二批20个村455户1052人的搬迁任务,力争在10月底前全面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